2022年6月9日,中国民族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杨福泉应邀做客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一多中文讲坛”第八十二讲,并于明德3号楼307多媒体教室开展了“学术论文写作心得体会”的专题讲座。文学院阳清教授、刘连杰教授分别作为讲座的评议人和主持人,文学院师生共同聆听。
杨福泉研究员结合自己的实践,先后分享了学术论文写作的四个心得体会:
首先是初生牛犊敢冲闯。杨老师结合自己求学期间的田野调查和论文发表经验建议大家读书期间要多思考、多调研,培养善于发现的习惯,对于有意思的题目和题材要有敏感性。
紧接着杨福泉老师向大家分享自己的第二个体会:选题尽量突出特色,需要了解国内外这个领域的新旧成果,做到发人所未发。在此杨老师详细介绍了纳西族东巴经中的“黑”“白”观念探讨,借此告诫大家选题视角的关键性。
随后杨老师详细介绍了其曾为考释“东巴”和“笨波”的称谓撰写了两万多字的文章,并写专论少数民族的火塘文化和灶神文化、考释文化等著作的经历,以此向大家分享了第三个体会:小题大做。除此之外,杨老师还结合自己曾发表的论文,向大家分享了在发表论文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杨福泉老师向大家分享的第四个体会是:在做一个专题研究时,可以写系列文章。比如杨老师对火、火塘、灶神的研究,发表了几篇论文,后来《灶神研究》一书成为其出版的版本最多的一本学术著作,在大陆和港台有4种版本。
最后杨福泉老师对本次讲座内容做了总结。他指出,从论文到专著,滴水汇成小溪,一篇一篇论文地写,不断积累,方可酝酿成著作。论文重在创见,所以要善于发现问题,商榷和指出各种错误的、或者是很少有人或无人提过的观点。
讲座的最后,阳清老师对杨福泉老师精彩而细心的分享做了评议并表达了感谢。通过本次讲座,文学院师生们对学术论文写作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大家以后的学术以及生活都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文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