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文学院成功举办“《影像·刘文典》编纂座谈会暨国学大师刘文典先生纪念活动” 

发布人员: 新闻来源: 发布日期:2023-03-13 10:10:29

3月10日下午,由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新浪云南联合主办,新浪微博云南官方账号@浪眼看云南全程在线直播的“《影像·刘文典》编纂座谈会暨国学大师刘文典先生纪念活动”在明德三号楼隆重举行,刘文典先生的公子刘平章、侄子刘明章,当代西南联大研究及相关领域的张昌山、刘胡乐、李森、毛志荣、李立、郑千山、吴尔雅、章玉政、李瑛、刘炜、牟泽雄、李直飞等云南安徽两地重要学者与12000多名网友一道,以线上线下同步的方式,共同致敬刘文典先生,并共同分享了这道学术与文化盛宴。

《影像·刘文典》,由安徽大学教授、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会长章玉政与昆明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新浪云南新闻总编辑温星联手,共同编著(暂未出版),是全国首部关于刘文典先生传奇人生及相关宗师人物、历史风云的影像集,也是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西南联大影像系列之一,具有强烈而又独特的文献和史料价值。

专家、学者纷纷肯定了本次活动的重要性。已90岁高龄的刘平章先生带病来到活动现场,动情地回忆起了父亲刘文典;云南刘文典研究的主要推动者和践行者之一张昌山在致辞中表示这部《影像•刘文典》很有意义,编纂者用心用情,穷十数年之力,广收博采,精心编排,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部图文并茂、系统完整的图书;刘胡乐律师分享了为寻找刘文典先生遗失藏书及手稿而进行的法律方面的努力;著名诗人李森表示当下我们应该学习刘文典对待学术及生命的态度。文学院刘文典班的班主任李瑛、牟泽雄、苏熊娟分别就刘文典学术与文学教育影响、刘文典在云南、刘文典的治学感悟等展开了探讨,文学院党委书记毛志荣就学院西南联大名师班级建设及管理向嘉宾做了介绍,赢得现场嘉宾的赞赏。

活动上,刘文典公子刘平章先生(中),与张昌山、李森、毛志荣及作者温星一道,共同为《影像·刘文典》揭开神秘面纱

(刘文典公子刘平章先生发言中)

(张昌山先生致辞)

 

刘文典(1891-1958),字叔雅,安徽合肥人。现代杰出文史大师、校勘学大师、庄子学权威。曾任安徽大学创始校长,北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国文系主任、西南联大教授、云南大学教授。执教云南期间,晋升一级教授,系云南教育史上迄今唯一文科一级教授。刘文典先生与西南联大有着深厚渊源,是云南师范大学传承好西南联大精神、讲好西南联大故事的大师名片之一。

近年来,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以传承好西南联大精神、讲好西南联大故事为主旨,不仅创立了西南联大名师班级建设,引导学院教师开展西南联大研究,更是开展了多场西南联大相关的活动,除了西南联大国际文学节、 “联大记忆·经典展演”外,又别出心裁,围绕着“讲好联大故事,亮大师名片”,于2022年9月开展了“致敬时代的歌者——西南联大教授冯至先生纪念诗会”,2023年3月10日举办“《影像·刘文典》编纂座谈会暨国学大师刘文典先生纪念活动”,这些活动学术交流、班级管理、志愿活动师生联动为一体,学院党政领导、教师、学生齐参与,以实际行动创新西南联大精神的传承方式。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李立院长致辞)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李直飞带领学生参与主持)

“刘文典班”学生朗诵诗歌、表演舞蹈,致敬刘文典先生)

 

文学院这种创新西南联大传承的方式取得了良好效果,“致敬时代的歌者——西南联大教授冯至先生纪念诗会”活动中,获得了《云南日报》《都市时报》《春城晚报》、网易、新浪、搜狐、中国新闻网、中国作家网等20多家媒体的广泛宣传报道,网上浏览量达30余万;在“《影像·刘文典》编纂座谈会暨国学大师刘文典先生纪念活动”中,除了现场观众,网络实时现场直播观看达1.2万,为学校赢得了极大的声誉。下一步,文学院将进一步探索在教学、科研、党建、班级管理、学生日常教育等方面融入西南联大精神传承的方式,努力将“讲好西南联大故事,亮大师名片”作为学院的品牌活动坚持下去。

(《影像·刘文典》编纂座谈会暨国学大师刘文典先生纪念活动的师生合影

3月10日下午,由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新浪云南联合主办,新浪微博云南官方账号@浪眼看云南全程在线直播的“《影像·刘文典》编纂座谈会暨国学大师刘文典先生纪念活动”在明德三号楼隆重举行,刘文典先生的公子刘平章、侄子刘明章,当代西南联大研究及相关领域的张昌山、刘胡乐、李森、毛志荣、李立、郑千山、吴尔雅、章玉政、李瑛、刘炜、牟泽雄、李直飞等云南安徽两地重要学者与12000多名网友一道,以线上线下同步的方式,共同致敬刘文典先生,并共同分享了这道学术与文化盛宴。

《影像·刘文典》,由安徽大学教授、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会长章玉政与昆明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新浪云南新闻总编辑温星联手,共同编著(暂未出版),是全国首部关于刘文典先生传奇人生及相关宗师人物、历史风云的影像集,也是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西南联大影像系列之一,具有强烈而又独特的文献和史料价值。

专家、学者纷纷肯定了本次活动的重要性。已90岁高龄的刘平章先生带病来到活动现场,动情地回忆起了父亲刘文典;云南刘文典研究的主要推动者和践行者之一张昌山在致辞中表示这部《影像•刘文典》很有意义,编纂者用心用情,穷十数年之力,广收博采,精心编排,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部图文并茂、系统完整的图书;刘胡乐律师分享了为寻找刘文典先生遗失藏书及手稿而进行的法律方面的努力;著名诗人李森表示当下我们应该学习刘文典对待学术及生命的态度。文学院刘文典班的班主任李瑛、牟泽雄、苏熊娟分别就刘文典学术与文学教育影响、刘文典在云南、刘文典的治学感悟等展开了探讨,文学院党委书记毛志荣就学院西南联大名师班级建设及管理向嘉宾做了介绍,赢得现场嘉宾的赞赏。

活动上,刘文典公子刘平章先生(中),与张昌山、李森、毛志荣及作者温星一道,共同为《影像·刘文典》揭开神秘面纱

(刘文典公子刘平章先生发言中)

(张昌山先生致辞)

 

刘文典(1891-1958),字叔雅,安徽合肥人。现代杰出文史大师、校勘学大师、庄子学权威。曾任安徽大学创始校长,北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国文系主任、西南联大教授、云南大学教授。执教云南期间,晋升一级教授,系云南教育史上迄今唯一文科一级教授。刘文典先生与西南联大有着深厚渊源,是云南师范大学传承好西南联大精神、讲好西南联大故事的大师名片之一。

近年来,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以传承好西南联大精神、讲好西南联大故事为主旨,不仅创立了西南联大名师班级建设,引导学院教师开展西南联大研究,更是开展了多场西南联大相关的活动,除了西南联大国际文学节、 “联大记忆·经典展演”外,又别出心裁,围绕着“讲好联大故事,亮大师名片”,于2022年9月开展了“致敬时代的歌者——西南联大教授冯至先生纪念诗会”,2023年3月10日举办“《影像·刘文典》编纂座谈会暨国学大师刘文典先生纪念活动”,这些活动学术交流、班级管理、志愿活动师生联动为一体,学院党政领导、教师、学生齐参与,以实际行动创新西南联大精神的传承方式。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李立院长致辞)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李直飞带领学生参与主持)

“刘文典班”学生朗诵诗歌、表演舞蹈,致敬刘文典先生)

 

文学院这种创新西南联大传承的方式取得了良好效果,“致敬时代的歌者——西南联大教授冯至先生纪念诗会”活动中,获得了《云南日报》《都市时报》《春城晚报》、网易、新浪、搜狐、中国新闻网、中国作家网等20多家媒体的广泛宣传报道,网上浏览量达30余万;在“《影像·刘文典》编纂座谈会暨国学大师刘文典先生纪念活动”中,除了现场观众,网络实时现场直播观看达1.2万,为学校赢得了极大的声誉。下一步,文学院将进一步探索在教学、科研、党建、班级管理、学生日常教育等方面融入西南联大精神传承的方式,努力将“讲好西南联大故事,亮大师名片”作为学院的品牌活动坚持下去。

(《影像·刘文典》编纂座谈会暨国学大师刘文典先生纪念活动的师生合影


上一条:文学院学子在云南省大学生游泳冠军赛暨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游泳比赛中荣获1金3银佳绩
下一条:“三月芳菲,墨韵芳华”——文学院举办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主题插花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