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第四届西南联大国际文学节暨于坚作品国际学术研讨会圆满落下帷幕

发布人员: 新闻来源: 发布日期:2023-11-08 15:18:18

2023年11月6日晚,在一曲《友谊地久天长》中,为期三天的第四届西南联大国际文学节暨于坚作品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文学院508会议室圆满落下帷幕,海内外嘉宾依依不舍踏上归程。

作为西南联合大学在昆建校暨云南师范大学建校85周年校庆活动之一,第四届西南联大国际文学节暨于坚作品国际学术研讨会传承了西南联大流淌在校园里的文脉。西南联大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现代主义的顶峰,以穆旦、郑敏、杜运燮为代表的诗人将中国校园文学推向了新的高度。至今已举办四届的西南联大文学节,延续了西南联大重视校园文学的传统。海内外嘉宾在参观了西南联大旧址后,对西南联大表示敬仰,对云南师范大学举办文学节表示高度赞赏。校党委书记张祖武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举办‘西南联大国际文学节’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具体举措,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我校西南联大旧址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对于传承弘扬西南联大精神、讲好西南联大故事具有重要意义,已成为学校在文化界、教育界及国外汉学界的一张重要名片”。

第四届西南联大国际文学节暨于坚作品国际学术研讨会是中外文学交流的重要平台。本届西南联大国际文学节延续前三届中外诗人交流的良好传统,邀请到来自比利时的Jan De Meyer(麦约翰)、澳大利亚的Simon Patton(西敏)、丹麦的Peter Laugesen (彼得)和Sidse Laugesen ( 劳淑珍)、日本的Hirata Toshiko(平田俊子)、俄罗斯的Ivan Alekseev(易宁)、阿根廷的Miguel Ángel Petrecca (明雷)、美国的Kyoo Lee(李圭)等多位国外作家与中国作家于坚、欧阳江河、杨键、庞培、傅元峰等就“诗人何为”“ 散文,作为古老的汉语写作”等写作的根本话题进行了对话并同台进行诗文朗诵,在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中,作家们对自身所肩负的责任及写作的方向有了更为明晰的认识。

第四届西南联大国际文学节暨于坚作品国际学术研讨会是对云南文学的全面审视。与会嘉宾围绕着“在云南写作意味着什么”展开了深刻思考,云南籍作家于坚、张庆国、哥布、朱晓阳、陈鹏、此称等结合自身的写作,纷纷指出云南得天独厚的文化多样性之于自己写作的重要性。在四场对于坚作品的研讨中,与会专家全面而深刻地指出了云南作家于坚的创作从内容、体式到语言各方面的独特性,并认为以于坚为代表的中国文学对世界文学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在本次文学节中,胡兴尚、马绍玺、朱彩梅、李直飞、赵凡、李诗白、陈秦少浮、蒲敏、赵茂宇、张欢、黄丹芊、李玥树、周祥洋、王鑫淼等后西南联大诗人在海内外嘉宾面前进行了朗诵,获得了嘉宾们的一致认可,“后西南联大诗人群”正日益成型。

第四届西南联大国际文学节暨于坚作品国际学术研讨会是推动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的重要力量。在本次文学节期间,丹麦诗人Peter Laugesen、华中科技大学教授王毅、南京大学教授傅元峰、四川大学教授姜飞,分别做了题为“walking the

tidelands”“AI之眼:汉语诗歌的涅槃与重生”“诗与错误”“新诗怎么读?——从于坚和纪弦的两首诗谈起”的报告,从专业、学科发展的最前沿带来了思想的盛宴。同时,会议期间,由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的辑刊《诗与思4》与嘉宾见面,本辑《诗与思》围绕着“于坚研究”展开,成为国内首本研究于坚的专辑,为云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及中国语言文学博士点申报提供良好的支撑。

与会嘉宾盛赞第四届西南联大国际文学节暨于坚作品国际学术研讨会,认为这是国内高校规格最高、最好的文学活动,央广网、人民网、云南网、新浪云南、《云南日报》《春城晚报》《都市时报》《云南老年报》等诸多媒体纷纷给予报道,为云南师范大学在海内外赢得了良好声誉。

 

(文学院 供稿)


上一条:文学院与昆明市外国语学校共建“联合培养实践基地”
下一条:文学院成功举办第五届秘书文化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