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创新,提升教材编撰质量,2025年7月12日,受云南省高校教师教育联盟委托,文学院在502会议室召开了《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及教材编撰研讨会。会议邀请联盟八家成员单位专家学者参加,围绕教材编撰方案、课程建设方向等核心议题,展开了三个多小时的深入研讨。

阳清院长解读了《大学语文》新版教材编撰方案。他详细介绍了教材的组织架构设想、版块设计思路、具体内容与占比情况、编撰工作时间节点规划等内容,着重说明创新点,希望与会人员对编撰方案多提意见,以推进工作顺利开展。
朱彩梅副院长从课程改革导向的角度进行交流。她指出,传统教材在综合实用性、在地性及解决学生实际问题能力方面存在不足,新教材增加现当代及外国文学篇目,融入写作与沟通能力培养内容,契合“两性一度”的课程建设要求,符合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方向。
本次研讨会邀请云南省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和勇教授莅临指导。他肯定了此次联合编撰工作的意义,回顾了20多年前全省高校联合编教材的经历,强调新时期教材突出人文性、综合实用性与在地性的现实意义,赞成融入云南本土作家作品,增强学生的地域文化认同感。
会上,各高校代表结合本校教学实践提出建议。有代表建议在实用文体写作中增加规范书写教学,有代表提议加入学术论文写作指导内容,还有代表关注教材呈现形式(纸质或数字化)、单元设置、课时分配及考核方式等实际问题。大家普遍认为,教材应兼顾经典性与时代性,平衡文学鉴赏与实践应用,同时考虑云南多民族地区的教育特色。
高等教育出版社也参与了本次研讨。出版社上海出版事业部首席编辑周俊华从出版规范、内容导向等方面提出专业建议,强调教材需紧扣时代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内容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会议由党委书记刘虹老师总结。她强调《大学语文》作为通识课程,既要传授沟通与写作技巧,更要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精神和时代正能量,让学生感受文字背后的文化力量与精神意义;提出需共同把握价值导向,在沟通场景设置、写作范围选择等方面遵循主流价值观。

此次研讨会凝聚了多方共识,为教材的高质量编撰奠定了基础。参会人员表示,将会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加强协同合作,推动教材编撰工作高效推进,力争打造出兼具人文内涵与实践价值、彰显云南特色的《大学语文》教材,为提升云南省高校《大学语文》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