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上午,文学院召开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座谈会。特邀北京大学中文系党委书记、长江学者贺桂梅教授,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长江学者吴晓东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中国现代文学资料与研究中心主任罗岗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毛尖教授,《四川大学学报》主编、长江学者周维东教授,《文艺研究》副主编李松睿研究员莅临指导。以上六位均为现当代文学知名专家,共同为中文学科“问诊把脉”。
会议由文学院院长阳清教授主持。学院在家领导班子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胡彦教授、付祥喜教授、程小强教授、牟泽雄副教授以及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梅潇尹教授参加座谈。座谈会上,文学院副院长徐俊六教授从发展历程、学科方向、师资力量、成果产出、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系统介绍了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建设情况。他同时认为,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虽已形成扎实的基础和鲜明的特色,但仍面临着短板,成为制约学科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
六位知名专家对文学院中文学科实力给予高度认可,并结合学科特色与国家战略提出建议,包括深挖“西南联大”文化基因、打造边疆学术品牌,整合相关资源凸显云南在战时文化格局中的地位等。专家们认为强化学科交叉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建议打破相关学科壁垒,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研究范式,将创意写作实践与西南联大叙事、民族文化资源相融合,形成教学科研双重增长点。针对学科建设支撑要素,专家们结合自身经验和相关资源提出建设思路,包括与重要期刊和学会举办中文高端论坛、围绕期刊重点栏目开展跨学科学术沙龙等。



文学院党委副书记赵兴元在总结发言中坦言学院面临的挑战。他表示,学院将认真吸纳专家建议,全力推动学科建设水平再上新台阶。

座谈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专家们的真知灼见为文学院学科建设打开了新视野。本次会议为文学院中文学科建设精准把脉、开具良方,注入了强劲动能。学院将以此次座谈为契机,在学科特色凝练、人才队伍建设、平台资源整合等方面持续发力,为推动边疆中文学科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文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