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和团结出版社联合主办的《靛花巷三号:西南联大书信录》首发分享会在呈贡校区举行。

团结出版社有限公司总编辑赵广宁、云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原一川教授、云南省作家协会胡性能副主席、云南中国近代史研究会原会长吴宝璋教授、云南人民出版社长社李银和出席。文学院、外国语学院、历史与行政学院、法学与社会学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传媒学院、西南联大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研究生处、图书馆、校史馆、资产公司相关负责人或师生代表80余人参加分享会。

原一川教授指出,我校西南联大博物馆副馆长、文学院2007届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毕业的龙美光所著《靛花巷三号:西南联大书信录》,是我校中青年学者在西南联大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该书广泛收集西南联大题材的书信,按时间先后钩沉书信背后的西南联大历史掌故。其大量使用书信、日记、档案、回忆录、新闻通讯等第一手的材料,并辅以历史老照片、名家遗墨、实物图片等珍贵文献,较为立体地、生动地反映了西南联大艰苦卓绝的办学历程和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大学精神,是一本“史料中的史料”。

赵广宁认为,《靛花巷三号:西南联大书信录》以西南联大师生的代表性书信为切入点,叙写西南联大鲜为人知且充满人间百味的一面,从细部反映西南联大人在艰苦环境下的学术研究经历、学习工作经历以及课外业余生活,并从联大师生个体出发,回顾他们教书救国、读书报国往事,从不同维度呈现西南联大丰富多姿的学府风景,展现西南联大师生浓厚的家国情怀、热烈的学术追求以及苦中作乐的豁达精神,具有重要的出版价值。本书的出版是赓续西南联大文化基因,传承西南联大精神的具体体现。

吴宝璋教授追忆了与作者的相识过程,对作者的研究经历做了介绍,还介绍了作者前期研究成果《民国书刊上的西南联大记忆》九卷本的情况。吴教授认为作者用力甚勤,成果甚丰,是中青年学者中的佼佼者,同时勉励广大在校同学要向西南联大师生及作者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

李银和指出,作者是一位执着、专注、谦虚的青年学者,身上有一种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的可贵精神。他从上大学到现在,20余年一直专注于西南联大研究,这些年不断有文章发表,有著作出版,是研究西南联大的青年学者中令人敬佩的翘楚。近年来西南联大成为学界关注的出版热点,云南出版集团高度重视西南联大出版品牌的打造,集团所属出版社将继续策划出版一批关于西南联大的好书。

尤伟琼教授回顾了与作者一起工作的瞬间,认为作者身上的西南联大情怀是该书能够面世的内在驱动力,对作者的为人、做事、做学问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勉励作者要继续在西南联大研究中深耕下去,做好传承西南联大精神的守护者和推动者。

云南民族中学原校长李暾教授回顾了作者的求学经历、工作经历和科研经历,认为作者具有扎实的学术功底,热爱于西南联大文化研究的情怀,甘于“坐冷板凳”的意志。这本新作主旨明确,构思奇特,布局巧妙,语言朴实,文图并茂,相得益彰,未来可期。

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胡性能在讲话中指出,该书既有史料价值,又有文学意蕴,是一本非常值得阅读的书籍,以此能窥测作者的学术功底和知识储备都达到了较高水平。

文学院马绍玺教授认为,该书从无以数计的图书、杂志、报纸、私人藏品中,精挑细选出两百多封书信,以82个主题,呈现了西南联大9年间的个人史、学校史、抗战史、国家史,为呈现了更加丰富和真切的西南联大。

《靛花巷三号:西南联大书信录》作者龙美光在发言中指出,该书是其在西南联大研究方面的第一部著作,也是第一部西南联大书信掌故书。这部书以1937年至1946年八年多时间里产生的各类公私书信为主要素材,力求讲述全面抗战大背景下,西南联大这所空前绝后的高等学府藏在书信里那些可歌可泣而又鲜为人知的历史往事。以这部书的首发活动为起点,他将全力支持各学院,特别是文学院做好西南联大历史文化的研究和西南联大精神的传承工作,为学院办出水平、办出特色添砖加瓦。

文学院院长李立主持活动并介绍了文学院的整体情况,对《靛花巷三号:西南联大书信录》的出版表示衷心祝贺。

文学院党委书记毛志荣结合该书里的其中8位文化名人介绍了学院赓续西南联大文化基因,发挥校史文化育人功能,创建西南联大名师班级的经验做法。




历史与行政学院杨亚东教授、传媒学院刘火雄老师,文学院班主任代表贾蔓、次林央珍、苏俊,学生代表马梓琰、陈清华、者凡景、高野也分别发言,畅谈了传承弘扬西南联大精神、建设西南联大名师班级的感想与收获。


首发分享会上,还举行了团结出版社向学校图书馆及文学院赠书仪式。我校余斌教授、云南出版集团赵虎副总编发来贺词。

文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