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天地

学生天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天地 > 正文

2022年华东师范大学暑期学校培训心得体会

发布人员: 新闻来源: 发布日期:2022-08-11 15:09:41

专业:中国古典文献学     姓名:程念琳


通过6天华东师范大学的暑期培训,获益颇多,对知识体系、学术研究方法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将一些感悟整理如下:

北京大学廖可斌教授在讲述《古籍整理的若干规范与方法》一节,开篇即以学术研究起步与发展,基础要厚,视野要宽,落点要实。认为学习、研究古代文学,可以从点读一本别集、整理一种别集、编纂一个年谱或一种专题资料长编开始,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古籍,掌握规范,可行走的路线为线线。其次要弄清书目和版本源流,合理选择底本和校本,是古籍整理的关键。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全面调查掌握书目,及每种书目的所有版本,了解不同版本的异同优劣,理清版本之间的渊源关系,最好能绘制出版本源流图,在此基础上,合理选择底本和校本。廖老师特别强调:古籍整理,原则上应尽可能保持古籍原有形态,每部作品的目录、分卷、分条、尽量不动。再次在校勘、注释、附录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解说。比如不要轻易注释,一是很多古籍整理不必要注,尤其不需要详注;二是注释很难。在附录内容上须分类,排列有序。最后古籍整理的总体目标应追求全、准、清、精。全(概念清晰、边界明确、收集齐备、合理辑佚);准(底本和校本选择合理,标点正确,校勘得当,准确可靠);清(体例严谨,格式统一,排列合理,使用方便);精(前期理论研究和文献研究充分:前言分析评价精到;笺注准确,特别是对今典的笺注能钩隐索沉;附录资料完备)

中南民族大学王兆鹏教授在讲述《文学大数据的挖掘与分析方法》一节,开篇明义,突出讲述内容,即围绕文学数据展开。我们不禁发问:“数据一般在数理学科上常见,何为文学数据?划分数据的具体标准是什么?”王兆鹏教授图文并茂的向我们细致深入的解释了文学必须要有数据,而且还是“文学大数据”,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挖掘然后再分析内化。关于数据,形态上,有显性数据和隐性数据;性质上,王教授细分为定量化数据和定质化数据;来源上,有原生数据和衍生数据。除了理论层面上的讲解,也没有脱离实践,亲自演示操作自己和学生开发的“知识图谱”软件,特别强调要注意规范操作规程,即对搜索引擎的熟练运用,标引类型和角度不同会搜索到不同的内容。进入词条,章节层级能看出品级,并援引“李商隐文学史地位、贡献”的例子。此外,文学总集的作家信息数据,一般认为,数据精确要到最小单位,无论查询到的数据,或者输入的数据都需要细化、思考背后的信息。最后,王兆鹏教授说道:“网络时代下,凡资料,即数据;凡数据,皆有用。”用系统引擎搜索,通过大量书籍的记载和古今中外有分量人物的评议,进行分析,能准确的排出唐诗三百首的位次。还可以模糊搜索,快速查看当代文学界对古代文学研究成果的数量,甚至有些内容也可以直接查阅,方便我们学习。讲座结束时,王兆鹏教授给予我们殷切希望:当代学者在资源、数据充足的基础上,治学风气良好的环境下。总的来看,应该是成果丰硕,人才辈出的时代,做学问需要坐得住“冷板凳”,小到一篇论文,大到“文学数据”整理,抽样分析的前提永远是尽可能的竭泽而渔。


上一条:2022年华东师范大学暑期学校培训心得体会(二)
下一条: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文学院2022年学生运动会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