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专题教育

师德专题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德专题教育 > 正文

走村入寨直面贫困 启智励志双向促进

发布人员: 新闻来源: 发布日期:2021-07-15 10:00:39

走村入寨直面贫困  启智励志双向促进

——驻扎梁河扶贫那些事儿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朱彩梅

 

离开梁河,回校工作快三年了。

回望扶贫那段岁月,一切历历在目……

 

在国家开展脱贫攻坚大背景下,响应省委、省政府和学校、学院的号召,2016219日,云南师范大学10名教师组成的“挂包帮 转走访”工作队到达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之后分作两支小队,分头驻扎扶贫,一队前往平山乡上河东村,我们这队前往芒东镇洒坞村。

 

 走村入寨  直面贫困

 

来到洒坞村,在队长王会斌老师带领下,大家紧锣密鼓,开始熟悉、领会“挂包帮 转走访”工作精神,分析2015年扶贫成效,把握2016年工作重点,了解洒坞村貌村情,走访云师大挂钩帮扶的73家贫困户。

刚到村上那会儿,正是洒坞村民们忙着播种的时节,家家户户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我们走访贫困户,要么赶早,要么晚上。

37日一大早,我和吴丽仙老师从村委会出来,沿着水泥路主道,边走边打听,岔进一条泥巴路,弯弯拐拐来到杨恩晏(注:文中贫困户均为化名)家。他家住的是当地常见的木结构五架房,户主杨恩晏出去打工了,妻子刘红一人带着两个小孩在家。

说明来意后,刘红请我们进屋。一一询问,记录、填写《扶贫手册》《云南省遍访贫困户回访问卷》后,随意拉起家常,说说白话(当地人把聊天叫做“说白话”)。俩男孩先是怕生,躲在妈妈身后,慢慢地,才敢转上前,蹭在妈妈膝头。

哥哥杨嵘12岁,六年级。弟弟杨峰9岁,三年级。哥弟俩都在洒坞小学。

弟弟胆大一些,一双滴溜溜大眼睛瞅着我们问:“老师,我们给得到你们学校读书呢?”一句话把大家逗笑了。

“当然可以了,只要你们好好学习,读了小学、初中、高中,就可以报考我们云南师范大学。洒坞村的学生考上我们学校,还可以申请一些补助。给家里省点钱多好,爸爸妈妈就不用那么辛苦了。”哥弟俩歪着头想了想,红着脸害羞地笑着躲去一旁。

问起孩子的学习情况,刘红叹了口气:“哎,笨得很,两个都不得行!小这个,数学50多分,语文60来分。”说着朝孩子直瞪眼。

小男孩一吐舌头,溜出去了。

这么机灵、可爱的孩子,数学50多分,语文60来分。心底隐隐痛了一下。

太阳渐渐升起。堂屋墙面正中先前隐没黑暗里的牌位,晨曦中泛出微光,“天地君亲师”五个大字,甚是耀眼。时候不早了,告别出门,顾不得多想,我们继续走访。

洒坞村分作三个区,村民有五个小组。我们住在半山腰村委会,周围是老寨子(也叫平子寨),山下六公里处是洒异新村,山上六公里片区是小营盘。第一轮走访结束,上下12公里,来来回回,村民的艰辛、困苦,一路入眼、入耳,心有些沉。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化用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这句话,在洒坞就是:“富足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贫穷的家庭各有各的艰难。”洒坞二组冯祖庆家,位置偏险,房屋漏雨,周边山路崎岖,种地只能靠人力、家畜,用原始方式耕作,家中上有年高老母,下有读书幼童,入不敷出。刘安慧家,其妻患先天性心脏病,一次大手术,术后又两次感染,常年住院冶疗,一女上高中,家中欠债累累……

73家贫困户,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因学,因病,因家庭位置交通不便……还有两户,眼看儿子三四十岁了,却娶不到媳妇。各家贫困的原因、程度,可谓是千差万别。

无独有偶,走访中,或上或下经过中段大石寨旁一家小商店,好几次看到有人坐在门口打麻将,周边站着一圈围观、闲聊的。玩的,玩得酣畅,看的,看得起劲。刘红也常在其中。心,再次被熟悉又陌生的沉痛击中。

对,这痛,是鲁迅先生曾描述的那种。他在日本医校求学时,无意间观看到一部日俄战争纪录片,影片里有日军杀害中国人,许多围观的国人,虽然身强体壮,但个个无动于衷。不同的只是:那时是手持砍刀的日本士兵,被五花大绑的中国人,一群麻木不仁的看客;如今是一家本地村民开的零卖日用物品、收取麻将桌费的小商店,几个终日围着麻将桌轮番上阵的乡民,一群无所事事、百无聊赖的邻居。鲁迅先生当时深思,如果中国人的思想不觉悟,即使治好了病,也只是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他觉得中国最需要的是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医术只能拯救人的身体,文学可以医治人的思想,于是下定决心弃医从文,寄希望于通过执笔撰文唤醒沉睡的国民。

时过百年,洒坞村路边时常上演的这一幕,痛击我们:国民的根本问题依然没有彻底解决。国人的病根,不只在身体的疾病,更在心灵的疾病。国人的贫穷,不只在物质的贫困,更在思想、精神的贫穷。

这一刻,才真正领会了,为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强调“贫困地区要脱贫致富,从根儿上还是要把教育抓好,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一刻,也真正领会了为何云南师范大学紧扣教育扶贫,把“扶智”作为重点来抓。

 

进出校门  启智励志

 

是的,扶贫先扶智,只有开对了“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云师大是西南联大留在昆明的遗脉,老师们从昆明来到梁河,环境变了,对象变了,不变的是师大人刚毅坚卓的精神风骨和对教书育人的无限热爱。

物质贫困需要帮扶,顽固的思想贫困、精神贫穷更需要帮扶。而且,在思想、精神层面,有的人甚至感觉不到、意识不到自己的贫困。虽然明白马斯洛提出的五个需求层次,从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到自我实现,一般人的需求是由低到高逐级递进,很难跳级跨越的,但一想起那两个小男孩吐着舌头羞红脸躲出去的样子,想起他们期盼上大学的眼神,还是痛惜不已。

此后抽空去洒坞小学,向所在班级老师了解到,两个孩子那不容乐观的学习态度,还有那脏污不堪、字迹凌乱如鬼画符的家庭作业。于是隔三差五去刘红家坐坐。起初,和她聊聊家里的收成,问问有什么增收意向,她说:“我们山区么,不得行,样样都差,栽秧,种包谷,养牛,养猪,整什么都难。苦死苦活一年,收得一点点,吃都不够吃。还请你们云师大老师帮帮忙,娃娃读书,我在家带他们,不得出克打工,我老公一个人苦钱,日子紧呢……”问起带孩子累不累,她说:“累么倒也不累。就是娃娃笨么,学也学不克,我不认得几个字,也教不来,一天叫说做作业,左喊右喊,就会疯跑疯玩,没得办法。”假装无意提起打麻将的事,她说:“娃娃上学克,我一个人在家也无聊,玩哈麻将还好过得点。”

回想第一次到刘红家中问起学习情况时她看孩子的神情,虽然饱含母性的怜爱,却也带着恨铁不成钢的责怪、抱怨。不知她有没有想过,一个常日里玩麻将、一味坐等帮扶、还总怨天怨地怨娃的母亲,会给孩子带来怎样“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

日后,时不时和她拉拉家常、谈谈心。有时聊聊村里杨恩海一家,夫妇二人吃苦耐劳,言传身教教育子女,女儿考上了昆明医科大学,儿子在读高中,成绩很好;有时说说洒坞小学陈明增校长,怎样在生活点滴小事中培养女儿自强自立的精神……刘红开始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也一点一点学着管教孩子。两个孩子的班主任老师,召开家长会时,专门找她谈话,教她在家里怎么配合学校来引导孩子。慢慢的,她玩麻将少了,虽然无力辅导孩子学习,却能严格督促他们按时完成家庭作业,还教着学做一些家务、农活。

一年后,问起洒坞小学的老师,老师说,杨嵘毕业考虽然不拔尖,但进步了不少。杨峰四年级了,学习是后进一些,擦黑板、打扫卫生这些却比以前积极多了。

扶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队员们常徒步上山下坡到各家贫困户传达富农惠农政策,宣传禁毒防艾、护林防火知识,督促帮扶项目实施推进,但除了“回头看”忙得天天熬夜到凌晨两三点的那阵子,平时再苦再累,略作休息,在队长带领下,队员们常到近旁的洒坞小学,看看师生们的上课情况,了解教学进度,听听他们的心声,与陈明增校长和老师们相互交流,怎样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如何加强班级管理、打造校园文化;课间也逗乐着帮孩子们纠正一些易错读音,带他们背背古诗词,到云师大捐助设立的电脑室教他们练习打字。

放学后,或周末,常有孩子到村委会窗外蹭WIFI,玩游戏入了迷,父母叫吃饭都不应声。队员们就抽空给他们讲讲外面的世界,听他们说说长大后的梦想,转移玩游戏的注意力,就着身旁的鸟兽虫鱼、日升月落,教他们用手机搜索、查询资料,引导他们去关注大自然的种种奇妙现象,探索日常所见中潜藏的天文地理知识。

几个月后,当孩子们把自己的一幅幅稚拙画作、一篇篇质朴作文,连同亲手采的一把把开得正盛的小野花,趁着放学跑来送给我们时,那一刻的快乐、欣慰,无与伦比。

后来,德宏州电视台采访报道了云师大扶贫工作队对洒坞小学的教育帮扶,我们还没来得及看节目组发来的视频,报道已经在洒坞小学老师和附近乡民的微信朋友圈里传开了。

从洒坞村整体情况看,新兴产业发展确实滞后,但近几年种植木耳、烤烟,尝试“稻鱼同田双养”的人家,收入还是不错的。老百姓只要勤劳肯干,基本都能解决温饱、略有节余,有些还比较富足。几轮深入走访后,发现虽然致贫原因各不相同,但除了少数特殊情况如因病、因灾致贫返贫的,大多贫困户的自身发展动力很不足,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极严重。

脱贫先立志,扶贫工作关键先要激发贫困户的致富愿望。洒坞工作队员达成共识后,就借助党员会、节日集会及各种群众会,在田间地头,或是入户座谈,一有机会,就以同村近邻的致富带头人为榜样,鼓励村民们开动脑筋去学习去尝试去劳作。大半年下来,乡民们的致富愿望越来越强。二组的刘洪齐,之前犹豫不决是外出打工还是在家种养,几次就已有的资源优势交流后,他下定决心在家发展土鸡、生猪养殖,还请我们帮着在淘宝网注册了一家“洒坞生态放养土鸡店”。队员跟他介绍了云南省科技厅的农业资助政策,得知做好了有机会成立养殖基地,达到一定规模还可以申报云南省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的资金支持,他更加干劲十足了。

看到这些可喜的变化,我们渐渐不再因为学校无法像云南省烟草公司、云南世博旅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那样投入巨额资金帮扶梁河而感到自家底气不足了,咱们学校是事业单位,靠财政拨款办学,在财力、物资方面能够帮扶的是很有限,但学校对梁河县的教育帮扶优势,擅长教书育人的队员们对贫困户接地气的走心教育成效,也是其他单位难以比拟的。

 

送教下乡  输血造血

 

早在2015年,经过多次考察、调研,深入分析梁河现状及发展需求后,学校和县人民政府共同商议签订了《云南师范大学对口挂钩帮扶梁河县“挂包帮 转走访”合作备忘录》。还进一步细化,制定了《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工作队员们驻扎一段时间后,更加准确地领会了学校的帮扶要旨:除了全力帮扶挂钩村洒坞、上河东之外,学校还统筹各学院、部门与附属中小学教育资源,以基础教育帮扶为重点,坚持“走出去”与“送进来”双线并进、“输血”与“换血”双管齐下,为梁河县打造一支优秀、卓越又能扎根本土的教师培训团队,进而激活梁河教育自身的造血功能,逐步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为了更好地落实云师大对口梁河的教育精准帮扶,听从县“挂包帮 转走访”联席办安排,驻扎扶贫期间,我挂职县教育局教科中心副主任,与辛韵老师、张家勇老师组建云师大驻梁河县教育局工作组。

我们负责的其中一项工作,是和云师大的“国培”首席专家、附属中小学骨干教师及梁河县教研员、名师工作室成员一起“送教下乡”,深入学校,深入课堂,协助开展各学科教学指导和教师培训。此外,结合自己的语文教育教学经验和文艺学专业特长,我常和教科中心初中语文教研员杨早芹老师、高中语文教研员董丽恒老师一起,到大厂中学、小厂中学、芒东民族中学、勐养民族中学、曩宋中学、九保中学、河西中学、平山中学、梁河民族寄宿制学校、梁河一中等学校,通过“观察课堂——诊断问题——点评指导——答疑解惑——总结提升”的方式,开展语文教学教研活动。针对初中一线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围绕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诗文朗读指导、如何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如何增强课堂语言的启发性与丰富性、如何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兴趣等问题进行调查研讨,探索改进策略与实践方法;针对高中语文试卷讲评课的核心要点,细致观察俞丽蓉老师执教《师大附中2017届月考卷2讲评》、赵文靖老师执教《高三第十四次月考语文卷讲评》、蔡杰老师执教《期中考试试卷讲解》等课,结合梁河一中情况,与寸永勐校长、教研组长俞丽蓉等老师,围绕如何加强试卷讲评课的针对性及实效性、如何巧妙设计教学环节突破重难点,以及如何聚焦问题组织课堂教学研究、通过“老带新”师徒结对推进校本教研等问题进行交流;在“国培计划(2016)”赴昆明集中培训的基础上,锁定目标,动态关注教研员杨早芹、尹继东和骨干教师寸待蓉、平思芬等“国培”学员参培前后发生的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思想成长,持续跟踪国培学员回岗后的教学教研,观察、分析杨早芹老师执教的《思路要清晰》、寸待蓉老师执教的《一波三折写故事》、平思芬老师执教的《“独一无二”写妈妈》等课,鼓励学员结合培训所学与梁河县学生情况、教师对作文教学指导的提升需求、教师消极言行课堂式输出对学生的负面影响等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送教下乡”,提高“国培”成果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成效,并在“国培”首席专家谭晓云教授指导下,收集、撰写具有探索性、示范性、推广性的语文教学改革典型案例,进而更精准地推进后续教师培训。

梁河山路崎岖,条件艰苦,专家、老师们不畏辛劳,克服人手紧缺、交通不便、专项经费不足等种种困难,常年奔波在全县九个乡镇的逶迤山路间,为贫困山区的教育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力量。他们深入各校课堂,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用无尽的热情、才干,为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着力量,为梁河教育发展身体力行地输血、造血,通过促进全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来提高梁河的教育教学质量

一次次同行“送教”,被云师大“国培”专家、附属中小学骨干教师们无私的忘我付出,被梁河县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主人公干劲深深打动。在祖国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州贫困县这片热土上,对“刚毅坚卓”之西南联大精神,我有了非比寻常的体会。能够与这样优秀的“国培”团队、骨干教师、教研员们并肩作战,我深感荣幸,能量满满。在对梁河县各校一线教师、学生构成、课堂教学、校本教研等教育现状的不断了解中,我也开始思考,身为云南师范大学的一名教师,如何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进一步打破象牙塔禁锢,更有针对性地培养符合社会需求、优秀又能接地气的师范生,为云南教育发展略尽一己之力。

 

互帮互扶  双向促进

 

驻扎梁河两年,总觉得,扶贫是双向的,相互促进的。我们帮扶梁河,梁河也在促进我们成长。

在梁河的工作、生活,使我走出书房,走向大地,走出校园,走向民间。扶贫打开了我连接大地沧桑、民间疾苦的感知通道,使我渐渐磨去长时间生活在知识圈、文化圈里浸染的那种不自觉的骄矜、傲慢、虚饰。

驻扎洒坞使我开始关注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两年来,云师大挂点领导、帮扶干部和文学院师长的牵心、挂念,还有德宏州、梁河县、芒东镇以及洒坞村各级领导、干部的支持、帮助,时时让我们觉得,驻村工作队不是孤军奋战,我们有强大的后盾。这些和乡民们的信任、期望,和队友之间并肩作战的情谊一起,化为源源不断的力量,时时敦促我们去动脑筋、想办法,结合专业所长,借助部门平台,整合社会资源,来拓展扶贫思路,引导农户重视子女教育,鼓励他们自强自立,勤劳致富,动手建设自己的家园。虽然学校工作繁重,从昆明到梁河路途遥远、来去周折,云师大对口挂钩干部总积极想办法,实实在在从经济、物质、子女上学各方面关心、帮助贫困户。贫困户大多善良、淳朴,不管帮扶千把块、几百元还是一袋米、两桶油、一件冬衣,他们会更加鼓足劲投入生产,那些收到书本文具、助学金的学子们也是学习动力十足。贫困户们的致富愿望越来越强、学习动力越来越足了,但缺资金,缺技术,致富经验、途径匮乏,找不到门路,这些也是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每去一家,一家老小投注殷切的目光看着我们。尽管力量微薄,总希望能想办法为他们做点什么。从费孝通先生的著作《乡土中国》《乡土重建》《怎样做社会研究》,到当代学者最新的农村调查报告,一一找来阅读解惑,结合在洒坞村所见所闻的情况,不断追问:导致农村贫困的原因何在?中国农民的出路何在?洒坞村的贫困户刘红应该为自己孩子的家庭教育负责,谁为千千万万个刘红负责?谁为千千万万个洒坞村负责?这些问题的解答,并非易事。作为扶贫工作队员,我们致力于鼓励、引导贫困户转变观念,克服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的惰性,并不意味着,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就是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根本原因。除此之外,还关乎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社会制度有待完善及诸多历史遗留问题等等。

越深入农村,越真切地体会到,人与人之间命运相连之紧密。201685日,德宏州发生特大暴雨泥石流灾害,亲眼目睹受灾村民呼天抢地,抢救队费力挖掘被泥沙淹没的房屋、牲畜……想到近些年全球范围诸如此类的各种灾害频繁发生,有些灾难,看似天灾,实则人祸。很多灾害,跟过度开发、植被破坏及环境污染、气候变暖不无关系。在贫困、灾难面前,反思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举止,我问心有愧。《朱子家训》有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只要本可以乘坐公共交通,却开了私家汽车;只要本可以自带餐具,却贪图方便使用了一次性餐盒;只要本可以少点几个菜,却因爱面子或是满足口腹之欲,浪费了一粥一饭……只要,只要,无数的只要,我犯过。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新冠肺炎病毒肆虐对人类生命的危害,再一次向我们敲响警钟,所谓命运共同体,绝非虚言。不管置身于饥饿、贫穷还是病毒、灾难之中,正如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所言,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我们和洒坞村民,和遍布祖国大地的千千万万个“洒坞村”的乡民们,我们原本就息息相关、密切相连。我们和他们,人类和地球以及整个宇宙,万事万物都是大整体中的一个小部分,是同一棵树上的不同叶片,大家休戚与共。我们的国家,凝心聚力开展脱贫攻坚工作,这何尝不是对祖国同胞、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关心,何尝不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己欲立而立人,已于达而达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儒家仁爱精神在当代的复兴。

20183月,另一拨老师来接力,轮换我们几位队员回昆。

回到学校,我开始一点点尝试,将驻村扶贫、教育扶贫经历中的收获、反思,在边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生活的感受、体验,与队友们交流的思想碰撞,慢慢运用、融入到日常教学、科研中。201810月,有幸入选云南省“万名校长培训计划”经典导读专家团队;20197月,《全球化语境下云南特有民族汉语诗歌研究》获准国家社科基金立项;20209月,入选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这些小小的进步,与驻扎梁河两年的历练分不开。

梁河县老师们到昆明参加培训,大家一碰面就聊嗨。

201820192020年,梁河一中高考喜报频传。

20205月,梁河县脱贫了。

一天,洒坞小学陈明增校长来电话:“朱老师,什么时候有空回来梁河聚聚啊?”

“好啊,有机会了我们约着来洒坞小学。”

“我们搬到新学校了,就是云师大也捐助了10万给我们新建的这所,叫杨柳河小学。”

“好,到时来杨柳河小学。”

……

好消息一个个传来,每次我们扶贫队员都特高兴。

 

感谢梁河之行,感恩扶贫路上相遇相伴的师友。

离开了。

梁河的人,愈像是故乡的人。

梁河的事儿,愈像是故乡的事儿。

回望那段岁月,一切历历在目……

祝愿洒坞村的乡民们,祝愿遍布梁河遍布云南遍布祖国遍布大地的千千万万个“洒坞村”的乡民们,早日过上安居乐业、富足幸福的生活。

 

 

                                              20201029


 

 


上一条:共忆光荣党史,同话教育初心
下一条:颂百年锦绣,书时代芳华——文学院举办骆锦芳教授书法美学专业研究生教学成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