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至10月5日,文学院西南联大名师班级以“歌赋里的中秋”为主题,精心举办系列传统文化活动,将中秋歌赋的雅致意境与传统节日的深厚底蕴相融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中浸润人心。此次活动覆盖面广、参与度高,16个西南联大名师班级和1个秘书班级的2000余名同学,与班主任、辅导员一起沉浸式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让中秋歌赋的经典韵味与传统节日的文化氛围在青春校园里焕发新活力。


系列传统文化活动由“四个一”组成,即“唱一首中秋题材的歌、讲一个中秋文化的故事、展一次个人才艺、做一件手工艺作品”。同时,传统节日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美德、精神,能够让同学们近距离接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活动一:唱一首中秋题材的歌
师生们以歌为媒,将中秋的诗意与对家国的深情融入旋律。无论是改编自苏轼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意的经典曲目《但愿人长久》,还是承载团圆意象的《花好月圆夜》,亦或是抒发家国情怀的《我和我的祖国》《如愿》,每一首歌曲都与传统文化内涵相呼应,师生们用深情演唱,将对祖国的热爱、对中秋的感悟融进歌声里,让传统诗词的意境在旋律中流转。


活动二:讲一个中秋文化的故事
围绕中秋文化主题,同学们分享《月光下的中国》《嫦娥奔月》等故事。其中,《月光下的中国》以诗意语言勾勒家国盛景,与中秋歌赋中“月照山河”的意境遥相呼应。《嫦娥奔月》则讲述经典中秋传说,让传统神话与歌赋中的“月意象”相融合。同学们认真聆听后,不仅感受到中秋文化的厚重,更在心中涌起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活动三:展一次个人才艺
舞蹈与歌赋相映,成为此次活动的亮眼环节。同学们精心准备的舞蹈中,有极具特色的月光舞,用舞姿诠释中秋歌赋中“月色溶溶”的意境;有改编的舞蹈最炫民族风,将民族元素与现代活力结合,呼应歌赋中的人文情怀;独舞“月满中秋”则以灵动舞姿演绎“月圆人团圆”的美好愿景。大家用舞蹈表达对祖国的深情祝福,更让歌赋中的中秋意蕴可视化,体现了新时代青年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展现出青年们的蓬勃朝气与风华正茂。


活动四:做一件手工艺作品
在文创手作DIY环节,同学们将中秋歌赋中的经典元素与非遗技艺、节日习俗巧妙结合,精心制作手工艺品。有的以“但愿人长久”为灵感设计挂饰,有的借鉴“花好月圆”意境创作摆件,让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指尖绽放。此外,在青春游园会中设置“诗词飞花令”、“中秋知识问答”等互动环节,其中“诗词飞花令”以中秋、月亮为关键词,引导师生吟咏经典歌赋,师生积极参与,在趣味互动中进一步加深对中秋歌赋与传统文化的理解。



“歌赋里的中秋”活动是学院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内容之一,活动通过歌赋、舞蹈、故事、作品等多元形式,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时代感,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中秋文化与经典歌赋的双重魅力,使文化传承成为班级文化建设中最耀眼的底色。文学院历来重视挖掘传统节日中的文化育人元素,通过将传统节日蕴含的文化内容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素材,探索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新路径,引导青年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家国使命担当。
文学院 供稿